2010年8月2日 星期一

木鞋舞Wooden Shoes Klumpakojis (立陶宛)


這個音樂夠熟悉吧!
很多人可能還沒上高中大學跳土風舞,就對這個旋律瞭如指掌....
因為那是體育課或課間活動教的遊戲舞蹈!
大家對那個「呼巴掌」的動作,一定記憶猶新~

木鞋舞,Wooden Shoes,Kumpakojis是19世紀末時盛行於立陶宛地區的民間舞蹈
舞名為Kumpakojis木鞋舞,當然是因為舞者穿木鞋跳舞滴~
大家可別以為只有荷蘭、德國等中歐人穿木鞋,
立陶宛的Samogitia居民,在18世紀到20世紀初,就是穿著木(底)鞋clogs的。

Samogitia位於立陶宛的西北區,之前是立陶宛大公國的自治區,
他們有獨特且長久的歷史文化,甚至有自己的語言,
只是1843年就併入立陶宛的Kovno省,許多人已改使用立陶宛語。
目前是Samogitian cultural association致力於保存Samogitia的傳統文化和語言。



clogs木鞋的最大特色是防水,
每天穿著clogs在田園工作、在屋內做家務,方便好用!
因為木鞋與日常活動很有關係,自然也發展出木鞋舞clog dances,
其中最有名的就是Klumpakojis,
klumpes是軟材製作的木鞋,而kojies在立陶宛語是腳的意思。

Klumpakojis音樂本身就是很逗趣詼諧,
配合活潑輕快的polka-typed舞步,還有男女吵架打罵的動作,
讓整支舞顯得俏皮又具有戲感。

於是,想表演Klumpakojis舞來輸出立陶宛文化,
就可以在舞蹈動作裡串出故事性,比方
有支Klumpakojis舞的故事在說(要搭配上面的VCR看喔)....
年輕男女一起跳著舞。
男士發現穿著鞋不好跳舞,於是脫鞋穿襪繼續跳,
女士開了個小玩笑,把男士的大鞋換成小鞋(哈哈,給男士「穿小鞋」啦!)
男生因為穿了小鞋,動作遲緩,老是抓不到偷換鞋的女士們。
於是男士報復,把女士的鞋,換成自己的大鞋,
大鞋雖不合腳,但勉強還能接受,女士們樂得接受男士報復。
男士發現這樣下去,自己就沒鞋可穿,便和女士們妥協把鞋互換回來。
這支遊戲舞的最後,當然是個人人喜愛的happy ending!



這支VCR則是為了XIII Lithuanian Folk Dance Festival的練習影片 。
美國境內年年舉辦立陶宛土風舞嘉年華會,
於是,立陶宛移民可以延續傳統、歡度節慶。
花點時間看一下這支VCR,
這些舞者們跳Klumpakojis,也有脫鞋、偷換鞋、再雙方和好的橋段耶~

其實,
在立陶宛境內,因為二戰後的政治因素,從前的民間舞蹈漸漸乏人問津,
直到蘇聯瓦解,立陶宛獨立後才開始復興傳統,
除了有專業樂者、舞者為傳統民間舞蹈編曲編舞,
立陶宛各鄉鎮也有團體著傳統服飾巡迴表演,以傳承文化。

這支木鞋舞Klumpakojis能在全球發揚光大,則是拜1926年誕生的Juozas Gudavičius的努力。
J. Gudavieius 14歲就進入專業舞蹈學校學舞,之後任職於學校、並在舞團跳舞,
他除了創作新的系列舞蹈,
也以民間歌謠與慶典為基礎,改編30餘支立陶宛民俗舞蹈,成為適合舞台表演的舞碼,
包括我們熟知的木鞋舞Klumpakojis(1951)、婚禮舞蹈Rezginėlė(1955)、
Skepetinė(1963)、Viliotinis(1968)、Polka op - op(1987)等。
這些民俗風格獨特、配合傳統歌謠的舞碼,
立陶宛國家歌劇及芭蕾舞劇院的芭蕾舞劇各幕間穿插表演,
獲得不少迴響,
之後隨著舞團,在歐洲、美國、馬達加斯加等地巡迴演出,揚名海外。



相較之下,我們聯歡時跳的版本(↑後半段在教舞),就平淡了點。

拿全舞最逗趣的點來看--
我們跳的則是先女生呼掌,再男生呼掌;
但在前二支VCR裡,
則是男生對著淘氣惡作劇女生呼掌,
但因為穿了小鞋,怎麼樣就是呼不到!

另外,在方向線上移動時的動作也斯文了一瞇瞇--
我們就走走路而已,
他們則是快速旋轉、跳躍換位、雙圈變換為單圈合舞,很Polka來著!
也顯得更具舞台效果說~

不過話說回來,簡易的步伐動作,才能老少咸宜,不是嗎!
下面的VCR就是見證: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